图:段祺瑞执政府主楼
从地铁五号线张自忠站D口出来,能看见路北面高高矗立着几栋西式老建筑,在四周电动车销售点、培训中心的包围中露出一点面目,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与身边嘈杂的车水马龙显得有些不协调。
向西走,一只石狮子静静立在张自忠路公交站的旁边,狮子旁边立着一座石碑,上书:三一八惨案发生地。
图:三一八惨案发生地
这地界名叫铁狮子胡同,大约八九十年前,此处风景约等同于华盛顿的白宫、伦敦的唐宁街。孙中山先生逝世前一直在这住着;袁世凯在这宣誓当了民国大总统,理论上来说,这胡同里的人物当时可要比中南海边的那位末代皇帝地位高一些。
26年的时候,日本人联合八个国家威压国民政府,李大钊组织集会抗议,游行到这里时,段祺瑞(这是当时的国家元首)执政府的人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几个人,于是有了上面说到的那块石碑。当时鲁迅在盛怒之下写了篇文章,现在这文章进了课本,名为《记念刘和珍君》。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石碑旁边开着两扇红色大门,旁边写着字——段祺瑞执政府旧址。胖保安立在门前,身子前倾,眼神里带着盘问。这时候只需理直气壮大喝一声:“我去里面喝咖啡!”(院里有家咖啡馆)便可大摇大摆进入了。
顺便说句,北京最火的Live House之一——愚公移山就在这执政府隔壁,也是各种腕儿出没的地方,感兴趣的话不妨来膜拜下。
图:段祺瑞执政府主楼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院内的这栋建筑——段祺瑞执政府主楼被姜文拿来当作女主角米兰的家,当年还水灵的宁静阿姨和张一山他哥夏雨在这留下了若干关于青春期燥动的回忆。
图: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主楼大约三层高,灰黑色墙面,巴洛克式风格让人恍然间感觉身处西方国度。最近主楼大修,墙体被栏杆遮去了不少,听工人说,再过个几月便能重新见着面貌了。想必到那时,会变成很适合小清新们拍照的一处地方。
心中略遗憾,绕过了主楼,便瞧见三四栋红白色相间的古旧小楼。夏日阳光,伴着某处收音机传来单田芳他老人家《乱世枭雄》的声响,扬起某种特有的历史意味。看着二楼阳台,晾晒着被单与T恤,偶尔也露出一两个苍老的身影,看看楼下的荒芜院落与花猫,便又转身回屋了。
图: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内部
解放后,执政府的地界成了人民大学的校舍,八十年代又成了清史研究所的办公楼,现在则是人大家属院演变来的居民小区。一百年,来来往往许多人,当官的、动枪的都散了,只剩下摆弄诗书笔墨的人们,清净午后过着悠闲的日子。
走进其中的一栋小楼,有几家门户敞开,能听见电视机的声响与孩子的哭闹,这楼里使用的仍是公共卫生间,杂物也置在不甚宽敞的过道上。
楼内结构很有意思,前后左右完全通透,宛如在中心处画了道十字形。从另一端出去能看到一座干涸的水池,上有假山一座,不知多少年的历史。水池四周也是同样的小楼,其中的一些附有铁质阶梯,有老人攀着扶手走上楼,便发出巨大的“砰砰”声。
图: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内部
院落东部开着那家名为“花生” 的咖啡馆,夫妻店模样,宛如大仓库的空间里,六七张木桌椅沙发配着饮料,也着实能让人消遣着度过几个小时。
图:花生咖啡
欧阳予倩旧居执政府内的景致大概如此,原路返回,出大门继续西行,便能走到欧阳予倩先生的旧居。不甚了解他也无妨,只需知道这位曾经是中央戏剧学院的院长、中国话剧界的开拓者便好。旧居也留过其他大人物,曹禺、光未然、郭沫若都曾在此居住或组织聚会活动。
图:欧阳予倩旧居
走进旧居,只觉得是某几户寻常人家的院落,八角形的攒尖屋顶在平房的映衬下显得突兀, 破旧自行车与纸箱、晾衣绳与绿植交错,几辆小汽车把剩余的空间堵个严实,很难想到这曾是某种著名人士居住过的环境。
不过想想,欧阳老先生当年过的日子估计也就和现在这光景差不多。比起那些给装修成博物馆式且一尘不染的名人故居,这里反倒更显真实。
不过从故居走出来,再到了隔壁那家,排场可就大了。
和敬公主府图:和敬公主府
这位公主是乾隆爷的三闺女,后来嫁了一蒙古王子,这王子就和公主一起在这府里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到民国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拿这当了行宫,最后也是在这府里去世的。到了新中国,这儿曾被当作中纪委的招待所,现在里面有一宾馆,住一晚五六百块钱。我不住宾馆,保安小哥也拦得严,便与这府邸无缘。也许过段时间,想想办法能进去看看。
图:和敬公主府
剪子巷前面一拐进了剪子巷,这地儿明代属于教忠坊,教忠坊这地儿之前叫柴市,南宋文天祥(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的那位)在这儿被蒙古人砍了头,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改叫了教忠坊。
图:剪子巷
和敬公主府旁的这段是剪子巷中段,走进去,沿街便是菜市场,北京最带平民气息的地界也就这了。人行道上是挑挑选选的大爷大妈,电动车堵在路上,生活的平淡写在眼中,也有几个老外骑着二八大杠抖抖索索经过,若是用游客的眼光看来,这才是所谓的北京范儿吧。
最后想说的铁狮子胡同的这几家来历都不小,出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旅游宣传与开发,这是遗憾、但更多的是种幸福。
我把我了解到的关于这些地方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也是不想让这些地方在人们的记忆里慢慢模糊掉。周末有时间的话,拿起相机,去那些老地方拍一拍、逛一逛吧。
附上地图一张:
红砖美术馆地处北京市东北部何各庄 ,由企业家、收藏家闫士杰和 夫妇创办,2012年12月初步建成并试运营,将于201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一号地的地标性建筑,红砖美术馆占地面积近二万平米,其中包括8000平米的室外园林。主体建筑方面:地上部分设置有8个展示空间,包括3个集儿童活动、公共教育等功能在内的休闲空间、1个接待大厅、1个 空间;地下一层配有三间适用于影像作品(资料论坛 )的放映室;而院内部分则设置有学术报告厅、餐厅、咖啡厅、会员俱乐部等配套功能区域。 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由著名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教授 担纲,与周边土地相结合、在原有环境中生长,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辅以部分建筑上青砖的使用,打造出一座配备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并也因此成为红砖美术馆在众多 中脱颖而出的最大特色。观众在这里可以获得全新的 ,不仅能够观看到室内的作品展出,亦可游弋于户外各种景观之中。独特的建筑语言和创新的园林景观为当代艺术与文化的发生、碰撞、呈现,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美术馆的多种可能性。 目前红砖美术馆的永久收藏包括有:克里斯丁·莱默茨(Christain Lemmerz)、奥拉夫·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迈克·魁恩(Michael Kvium)、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 、 和英格等等国内外重要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其中部分藏品还曾在2012年12月试运营初期的收藏展中进行过展出。这里是美术馆的官网: 放一些周末拍的图片吧,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非常有韵味的地方。 建筑的整体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新疆用来晒葡萄干的凉房。 一进门的大厅: 放映厅。当天去的时候刚好有一场活动,《两岸青年骑行实录》北京首映及主创交流。 苏式风格的园林。回环往复,很有看点。 这里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景色了。 最后这个,是最新收藏的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作品《水钟摆》。
黑暗的展厅中,一条打开的水管从屋顶垂下,水流被频闪闪光灯打亮。水管的强大压力使水流在空中横向翻腾扭曲,在频闪闪光灯的照射下,喷射而出的水珠看上去宛如玻璃般坚硬的固体,断裂的水流轨迹在空中只能依稀可循。持续更新……